【辖区导语】店埠镇(Diànbù Zhèn)乡级行政单位。莱西市管辖。全国重点镇、国家级生态镇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、中国蔬菜之乡、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、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和省示范镇、山东省文明镇、山东省旅游强镇、山东绿化模范镇,航空文化小镇被列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。位于山东省莱西市西南,大沽河中游,东与夏格庄镇相接,南隔五沽河与即墨区相望,西界大沽河与平度市为邻,西北与院上镇交错接壤,东北靠沽河街道办事处。2018年面积107.5平方千米,人口5.8万。辖东庄头、前朴木等66个村民委员会。镇人民政府驻兴店路3号。
【地理概况】辖区扼大沽河中下游,地处胶莱盆地中部,大部出露为新生界第四系冲积层、淤积层、湖积层,由砂质黏土、中粗砂及沙砾组成,厚度不超过10米,主要分布在大沽河及其大小支流一带。东部天井山一带为白垩系王氏组第三段地层分布。西部为胶莱平原;南部是蝶形“姜山大洼”部分;北部、西部被大沽河环绕。东北部丘陵起伏;地形北高南低、东高西低,并由东北向西南倾斜。境内山脉为铎山山脉延伸部分,由沽河街道办事处南部入境。沿镇东部向南逶迤,经狮子口、店埠、东黄埠、西黄埠折向东南入夏格庄镇。主峰天井山,海拔50.2米。大沽河由毛家山后入境,境内长20千米,小沽河与大沽河在孙洲庄东并流,于韩家汇村西南五沽河汇入,并由此出境。境内大沽河、小沽河、五沽河“三沽汇流”,土壤肥沃,素有“膏腴桃花乡”之美誉。地处温带,属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区大陆性气候,四季分明。农产品以胡萝卜、白萝卜、土豆及各种设施蔬菜为主,属蔬菜强镇。
【人文概况】镇辖区经历了从新石器时代的莱夷文化阶段、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莱古国文化阶段、即墨古城文化阶段,以及秦统一之后的封建文化阶段,历史文化悠久,农耕文化底蕴深厚,是沽水系古文化的组成部分,古之扶桑仙境所指之地。非物质遗产有切语、螳螂拳、花棍等。文化活动有承兴寺庙会、店埠胡萝卜节、孙洲庄青萝卜节等。历史遗存有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桃花寨,暨寨西头承兴寺、莱西南县抗日烈士纪念碑、李丹伯先生纪念碑、部分百年古树、部分旧人文胜地等。
【地名异名】古称“桃花乡”。“故乡古称桃花乡,沽河两岸好风光。人民群众性刚直,不怕严寒和风霜!”这是著名国画家崔子范先生的《故乡颂》,诗中提到的“桃花乡”是一个古地名。据明万历十年(1582年)程时建主修的《莱阳县初志》记载,桃花乡辖小里、双山、王璧、神山、葛村、汀村、辛庄、由家庄、张官寨九社,乡治店埠。据明清以来地方地图及有关史志考证,小里社即今店埠镇于家小里村一带,双山社即今夏格庄镇东双山、西双山村一带,王璧社即今院上镇王壁村一带,神山社即今店埠镇天井山村一带,葛村社即今店埠镇葛家疃一带,汀村社即今韩家汇村一带,辛庄社即今院上镇北辛庄、南辛庄村一带,由家庄社即今店埠镇前由格庄、中由格庄、后由格庄一带,张官寨社即今店埠镇前张官寨、后张官寨村一带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改乡、社为区乡镇,店埠属莱阳县第九区,区治店埠,第二年,九区区治迁夏格庄,店埠属第九区。大致从这时起,沿用了近400年的“桃花乡”名称在官方废止。
【地名沿革】清光绪年间的《增修登州府志》记载“桃花寨在县西南,元时设巡检于此,即今桃花乡。”可见,“桃花乡”的名称来源于“桃花寨”。“桃花寨”即现在店埠镇的桃花寨子村。据史料记载,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(1260-1264年),元朝统治者在莱阳设行中书省,并选中今天的桃花寨子位置设军寨作为军事要塞,总制胶东一代的军事。首任军寨巡检崔琳在治军之余,命人在军寨内外遍植桃树,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,整个军寨望之春意盎然,于是,崔琳将军寨定名为“桃花寨”。明朝中期,在行政区划上,县以下划分若干乡、社,因为该乡自元朝起一直属于桃花寨辖区,故名之为“桃花乡”。
有史以来,店埠镇,尧、舜、禹时期属莱夷地。商、周时属莱子国。东周时属齐国东境即墨地。秦时属齐郡东境。西汉属邹卢县,隶胶东国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年)属挺县,隶东莱郡。永平二年(59年),属昌阳县,隶琅琊国。建初元年(76年)改隶北海国。晋初属挺县,隶长广郡。北朝魏时属长广县,隶长广郡。隋统一后,属卢乡县,隶东莱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,卢乡县并入昌阳县,属昌阳县,隶莱州。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,为避其父国昌讳,于同光元年(923年),改昌阳为莱阳,仍隶莱州,直至宋、金。元初,属莱阳县,隶宜都路,后又隶淄莱路。元世祖至元元年(1335年),改隶般阳路。元世祖中统年间(1260-1264年)在桃花寨子设军寨,由昭信校尉、总领都提控巡检崔琳镇守;明属登州府莱阳县;清隶莱阳县桃花乡;1928年(民国十七年)改为莱阳县第三区,区治店埠;1929年(民国十八年)属莱阳县第九区,区治店埠;1930年(民国十九年)九区区治迁夏格庄,店埠设镇;1934年(民国二十三年)改为莱阳县店埠乡农学校,乡校驻店埠;1939年改乡校为区,店埠为莱阳县第十区,区治于家小里村;1940年5月14日,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,1942年设中共莱西南县店埠区,区治因值战争年代流动于即墨、平度交界的河里套一带;1945年隶莱西南县店埠区,区治店埠;1958年2月,撤区改乡,店埠区改为店埠乡、朴木乡。1958年9月成立店埠人民公社,社治店埠;1984年5月7日改为店埠乡,乡治店埠。1994年8月26日,撤销店埠乡,设立店埠镇,镇治店埠。2001年朴木镇并入店埠镇。
【境内地名概况】从地名专名来看,辖区内居民点地名有以下特征:①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的现象,如天井山、双河等。②以地理位置命名,如岭南、水口、小里、横岭等。③以历史古迹或人文地理实体命名,如南阁、王家楼、七间房、李仙庄、左官屯、张官寨等。④以祥瑞、希冀命名,如栖凤台、渚洲(意“住久”)、庄子(意“壮子”)、王福庄、永兴庄、朴木(“朴穆”)等。
从居民点通名来看,传统命名以“村”“庄”“屯”等居多,如程家村、宋村、杏花村、张格庄、沙湾庄、耿家庄、前屯、后屯、左官屯等。
【地名社会应用】店埠历史悠久,以“店埠”命名的产品众多,如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-店埠胡萝卜,莱西市十大名吃—店埠炉包,国家2A级旅游景区-店埠博物馆等。
店埠胡萝卜(dianbu huluobo) 店埠镇胡萝卜1995年左右开始种植,目前种植面积5万亩,主要分布在店埠南部,涉及前屯、后屯、狼埠、李仙庄、徐林庄、双河、鲍家庄、程家村、前朴亩等20余个村庄。依靠黑粘土种植优势,出产的胡萝卜以红皮、红肉、红芯“三红”闻名,具有色泽好、光滑度高,条形好、不分叉、外形美观,甜度高等优点。2009年,青岛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店埠镇胡萝卜基地为“青岛市(店埠)出口胡萝卜质量安全示范区”。2010年,“店埠胡萝卜”通过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,并被评为青岛名特优农产品30强(第12位)。2012年,“店埠胡萝卜”被评为山东省“省级特产”;2013年,店埠镇被确定为全国“一村一品(胡萝卜)”示范镇,“店埠胡萝卜”通过国家级无公害食品认证。2014年,以店埠胡萝卜核心基地为中心,实施2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,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。2015年,被认定为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。2013年、2015年、2017年连续三届入选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。2017年,“店埠胡萝卜”商标被评为青岛市著名商标、“岛城人民最喜爱的农产品品牌”。2018年,“耿•田”牌店埠胡萝卜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产品品牌、青岛市市民最喜爱的青岛农产品品牌”。2018年5月9日,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“店埠胡萝卜”品牌强度为893,品牌价值为8.92亿元。
店埠炉包(dianbu lubao)明初,崔氏由本镇桃花寨迁此建村,取名桃家庄。因村后有土阜,又取名“前埠”。清代,即墨沿海先后新兴金家口(金口)、女姑口和青岛口三个口岸,平度城到金口港的金平路是区域经贸重要通道,该村位于金平路中段,往来经商贸易,需在此打尖住店,此处逐渐成为重要集市,遂易名“店埠”,意为店铺汇聚之埠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店埠集有十余家包子铺,“店埠炉包”在胶东半岛非常有名。近年来,店埠镇辖区内的酒店、饭馆及莱西市城区的酒店、饭馆,多有兼做炉包售卖的,多称为“店埠炉包”,2018年,店埠镇东庄头商业区的利君商务酒店制作的“店埠炉包”被评为“莱西市十大名吃”。
店埠博物馆(dianbu bowuguan)位于店埠镇兴店路西,店埠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南,是一处集收藏、展示、研究古桃花乡地域、民俗、文化、经济、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单位,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。该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,为二层徽派建筑。一楼分民俗、文化与现代、未来四大展区,二楼为桃花乡戏曲展厅。民俗与文化区,集中展示了桃花乡地域的风土人情、民俗文化、农业耕作、居民生活与切语、花棍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现代与未来区,以规划建设青岛航空文化小镇为切入点,集中展示了店埠镇建设航空文化小镇,与发展蔬菜产业、物流产业、现代农业、商贸经济等方面的成果与未来发展规划。该馆通过深入挖掘镇域历史、民俗、文化、经济内涵,并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表现,充分展现了店埠历史变革、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,丰富了店埠文化底蕴与内涵,提高了青岛市大沽河畔小城市的品位与形象,是“文化城镇”的经典象征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